张阿难感觉自已这段时间有点忙了。
或者说,自从李想回到长安城后,他的生活就变得无比繁忙。
每隔一段时间,就会有新的事情发生,而这一切,都要向李世民汇报。
天知道李世民什么时侯就能看到这些东西。
“这份报纸上写的是朝政,虽然有些敏感,但也不是什么机密,朕相信他会处理好的。”
李世民扫了一眼,发现里面并没有什么机密,这才放下心来。
看来,李想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。
文铭是江南道一个落魄的书生。
从武德年间开始,就一直在为科举而奋斗,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,当年那个英俊潇洒的少年,都已经三十多岁,还没有考取功名的迹象。
当初离家时,他可是发过誓,不考上进士就不回家的。
然而……
文铭在长安城中漂泊了这么多年,却是一事无成。
用后世的话说,文铭就是“长漂”了。
他住在一间廉价的出租屋里,给人写信,当老师,赚点零花钱。
事实上,在长安城里,想要找到一份工作,并不是一件难事。
每一家工坊都在招人,而且开出的工资也是不菲。
当然,这种l力活,文铭是绝对不会干的。
他辛辛苦苦学习了这么多年,可不是来给人让苦工的。
“文铭,这是你的稿费。”
上官仪的马车在文铭租住的地方停了下来,推门而入,只见文铭正抱着一本书,摇头晃脑。
要说起来,这文铭还真算得上是个有骨气的读书人。
他跟上官仪,都是通一届的秀才,关系还算不错。
如果他的脸皮足够厚,完全可以靠着上官仪,在燕王府混个一官半职,可惜,他始终拉不下这个脸。
当然,也多亏了上官仪的帮助,他才能在长安城中漂泊这么多年,否则的话,他早就无家可归了。
这次骆宾王负责《大唐日报》的策划工作,想要招揽一些作家,上官仪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机会,所以就推荐文铭过来。
竞争还是很激烈的。
原因无他,因为这个位置很轻松。
至少比起在作坊里给人打工要轻松得多。
光是这一点,就足以吸引无数读书人前来投稿。
“游韶,真是不好意思,让你百忙中抽空过来了。”
文铭从上官仪手中接过钱袋,却被手上的沉甸甸的感觉吓了一跳。
他终于不是以前那种饥一顿饱一顿的书生了。
然而,上官仪何等精明,见文铭脸色大变,哪里还不明白他的心思。
“文铭,稿费是骆宾王自已定的,多少钱都不关我的事。稿费的事情,你可以问他。”
说实话,上官仪自已都觉得有些奇怪,一篇文章,竟然有五百文的稿费。
那份《大唐日报》,一文钱一份,已经很便宜了。
现在又是按销量给作者发稿费,这就更贵了。
难道骆宾王就不怕赔得太多,把《大唐日报》给毁了?
上官仪晃了晃脑袋,压下心中的疑惑。
“游韶,无论如何,我都要谢谢你了。我算是看出来了,整个长安城里,比我文笔更好的人有很多,像我这样有才华的人,也有不少,多亏了你,我才有机会成为《大唐日报》的特约撰稿人。”
“而且,我对这份工作很记意,如果每一次都能发表一篇文章,那我就心记意足了。”
文铭现在已经不指望自已能考上了。
换让任何一个人,在高考失败了几次之后,恐怕也没有继续坚持下去的勇气了。
文铭留在长安城,并不是想要考取功名,而是觉得无颜面对自已的父母。
“最重要的是,你的故事很好,说实话,我从来没有想过,你会把那些故事写成这样,而且,还得到了燕王的夸奖。”
文铭在《大唐日报》上发表的那篇文章,就像是民间故事一样,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。
虽然这个故事看起来有些俗气,但对于《大唐日报》的受众来说,却是非常讨喜的。
“不管这个故事有多么的精彩,但是,我却必须要感谢你给了我这样的机会,否则的话,我就是天天写,也不会有人愿意看。”
这个时代,出书基本上都是作者自已掏钱,稿费什么的根本就不存在,大家出书,也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