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,她的视频就是以唯美为主,没有声音,只有文字配画面。还给安然带了任务,“下期做猪蹄,我们好几个同事都要猪蹄的教程,猪蹄我带来!”
“是你表嫂想吃了!”李泽明忙揭老婆的老底。
“要是有室外的景就好了,不过现在没看头,等荷花开了桃花开了,还有菊花百合,安然,这些花你会不会?”
“会吧!”
“我还想吃辣,要不咱们来个麻辣小龙虾?”
“毛血旺!来个酸菜鱼也不错,你姑姑爱吃!”
这夫妻你一言我一语就帮着安然安排上了。
“你们俩可别大意了,也不看看感染的人数?”安然提醒着两人。
“对,我们以后还是少来!还好咱们市里没几个,听说那几个都隔离着呢!”
“这回返津的不少,别大意了!”
总算送走两人,安然也不去看视频播放量,她纯粹就是玩玩,当然也是想炫耀一下自己的厨艺!炫耀吗?自己好像不够资格!下次去哪儿?要学的太多,就一个鲁菜她都不敢说已经学会。但考虑几位大神也要适当换换口味,安然拿起一本书,《食在四川》,翻翻里面满眼的辣。
忽然想起有一位老厨子的话,“我们川菜不是没高档菜,也不是没不辣的菜,而是平时你没吃到,拿一份干烧鱼翅来说,一份就要一万六。”
当然还有很有名的开水白菜,鲍汁鱼肚,国宴里的鸡豆花,都是宴席上的贵族。安然闭上眼脑海里又有一个声音“食在广州,味在潮汕,那里才是你最该去的地方。”
一个辣一个鲜,还真是不好选择,第二次穿越在南方沿海生活过一段时间,若说学了什么?连皮毛都不能算,你不融入不去真正生活根本无法体验一个地方的饮食。
第154章 安然又在自己家看了几天书,手头的书籍还是少,只能对川菜和粤菜只是做……
安然又在自己家看了几天书,手头的书籍还是少,只能对川菜和粤菜只是做了简单了解。她的内心更偏向于先了解粤菜。粤菜囊括了广府菜、潮州菜和客家菜。粤菜源于中原,秉承孔子的“食不厌精,脍不厌细”的饮食风格,粤菜复杂精细,囊括众多,即使她在那边生活了一段时间都不敢说自己有多了解。
她不知道自己该从何学起,粤菜自有它自身的传承基础,有它高傲的坚持。但它也是最容易接纳外来事物的,从食物做法的演变就能看出现在的菜品已经融合了多种元素。它博采众长,又根据自己的口味、嗜好、习惯,不断创新改良着,她该怎么选择?
今日2月21日,新冠感染数量已经突破七万,某市就占了六万多,其他国家已经开始有了感染者。相对这样令人忧心的数字今夜的天空很干净,这要感谢那些停工的工厂和停滞的车辆了,少了污染让大家终于见到了蓝天,这是不是一种警告?
安然焚香祷告,让我回到七八十年代的潮汕吧!
潮汕饮食文化博大精深,即使去生活一世都不一定能真正了解,但那里的一切还是吸引着安然很想去看看。
安然躺在沙发上看着电视里一个个抗疫画面,七八十年代的南方还算干净,海洋资源还丰富着,饮食文化经过一个时期的酝酿开始勃发,她相信那时期应该有她想要的东西。
眼睛慢慢闭上,再睁开她已经成为潮汕沿海某村一个刚死了男人的小寡妇,而且男人死得很光荣,为保卫祖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。
这个家还充斥着淡淡的烧纸味道,安然又闭上眼回忆了一下原主记忆。原主安然,河南郑州人,十九那年与在郑州当兵的汕头人林川峰相识相恋,一年后两人结婚。因林川峰属于义务兵,两人便在郑州安了家。两年后,他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。
女儿刚刚满一岁,中越边境发生战事,准备申请退伍带妻儿回家的林川峰重整戎装奔赴前线,三月后原主收到丈夫为国牺牲的死讯。不管原主如何痛不欲生,军车还是载着她和孩子回到了林川峰的老家。
那个家原主还是结婚的时候来过一次,婚后二人又回到郑州。所以婆家对原主来说依旧属于陌生地,尤其语言生活习惯还不同下。浑浑噩噩送走了丈夫,原主经受不住打击一病不起,看看给丈夫过完了五期便随着丈夫走了,安然正是这时候到来。
安然给自己服用了三分之一固本培元丹,加上一杯樱桃果汁,身体慢慢恢复起来。屋里屋外很安静,林家人口很简单,除了一个出嫁的大姑姐林雅琴,只有林川峰与父亲林成荣,母亲早几年已经过世。
林川峰一死,家里就剩下林成荣了,现在多了安然母女。多了两人却一点没给这个家增加热闹的气氛,而是增添了更多的哀伤。安然打量了一下屋子,这是他们结婚的屋子,陈设很简单,除了床就是一对放东西的木箱,房子有些老旧,倒还干净整齐。
安然从记忆里知道她这个公爹并不怎么愿意儿子娶一个外省人,在潮汕人眼里,除了本地人都是外省人,而且大多人是不喜欢与外省人通婚,尤其是在乡村。原因无碍乎怕外省人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