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快穿之食味 第54节(2 / 3)

”那边是表嫂咬牙切齿的声音。

安然哈哈大笑,也不管小两口了,翻看了一下冰箱,看到半冷冻的鲜面条就很想吃牛肉面。家里是没牛肉的,空间倒是有,但既然现在有的是时间干嘛不自己炖一锅

做牛肉面还是安然在上海与一位浙江阿姨学的,阿姨家开了一家牛肉面馆,她做的牛肉面面条劲道爽滑,牛肉软而不烂不柴,汤鲜味美,当时很受欢迎。

炖的牛肉选牛前腿雪花腱子和少许带些油脂的牛筋炖,牛肉和牛筋因为成熟时间不同却是分开炖的,用料极其简单,只需要冰糖炒的糖色和酱油、豆瓣酱、绍酒、姜片、牛骨、干辣椒。处理好的材料在两锅里同时煮,大约半小时关火开始焖,等汤凉浸泡两个小时入味后继续小火慢炖,牛腱半小时关火焖,牛筋却要一个小时再停火焖。

一夜过后筋肉完全软烂入味,取出凉去表面水汽,切片切块均可。两锅汤汁收浓调味,面条煮好,一把牛筋与肉,一勺汤汁,一勺面汤,一点香菜末,再来一小勺香醋,一碗牛肉面就算好了!喜欢吃辣再来一勺辣椒油!

安然端了一大碗牛肉面拍了一张照片传给张文婷,那边立刻叫嚣着要过来吃!

“来吧!等你们!”

等安然吃完了面人还没看到!安然站在露台能清楚地看到小区一个人都没有在外走动的,异常地安静,这种安静让人恐慌无措。每一栋楼每一间房或许都有着无助无措的人们在等待。

坐在电脑前却再也不能集中精神去做事了,拿了一本书去书房看了看,依旧有些烦躁。既然什么也做不了倒不如去另一个世界看看。这回该去哪儿?鲁菜分三大系,济南菜、胶东菜、孔府菜。卫家传承的是济南菜,齐家的是胶东菜,虽然分了菜系,三者却是相互融合的。

安然虽然没系统学胶东菜和孔府菜却也会做一些,现在的雷师傅就是胶东菜的传人,怎么办?还要继续鲁菜吗?去胶东还是孔府?安然没纠结太多,焚香告知黑白无常:她要去学孔府菜,最佳时间依旧是乾隆年间。

孔府菜兴起于宋仁宗,鼎盛于乾隆,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官府菜,说乾隆爷是吃货一点不为过!孔府是公爵之府,圣人之家,由于历代统治者都将孔子后裔封为“圣人”“袭封衍圣公”,权势地位可谓显赫。

孔府菜秉承祖宗的“食不厌精、脍不厌细”的宗旨,是非常讲究的,招待什么人采用什么规格,皇帝来有最高规格的196道菜的接驾宴,大臣来了有几十道不等的贵宾宴,过生日有寿宴,结婚有喜宴——

菜品从燕翅鲍肚到萝卜青菜,糕点从一年四季的四季点心,到节庆点,上门点,送礼点,真是点点点——

安然越看头越大,但不得不佩服那些厨子厨娘们的心思灵巧,那些菜让你眼花缭乱,那些名字又让你觉得很有诗意内涵,这是别的菜不能比拟的,这就是孔家菜最大的依仗。他们是诗书世家,敢问谁的文化底蕴能与孔家比?他们的菜已经不是菜了,那就是一种文化,一段历史!

安然焚香完毕,拿了一本记载孔府菜的书籍慢慢翻阅起来。眼皮一阵阵发沉,不知不觉中书从手边滑落。

第123章 “安安,安安!”“听到了!娘!”“手脚快点!”“知道了……

“安安,安安!”

“听到了!娘!”

“手脚快点!”

“知道了!娘!”安然手下紧忙活,她来孔府就赶上孔府准备过新年,过年全府上下都忙,尤其她和她娘所在的点心馍馍处,一早就要把祭司用的馍馍、年糕、花糕做出来,还有今日需要的主食。府里主子不多伺候的人多,据她娘说府里仆妇差役上下差不多有四五百人,光厨房就有内外两个。

她们所在的馍馍点心房就是五大间,后面还有一整座三层楼的厨房,这只是内厨房的规模,这还不算各房单独设立的小厨房和外厨房,孔府光厨房堪比皇宫的御厨房了。

安然手下揉着一个个面团,对这次安排很满意,她来的时代正是乾隆盛世的时代,也是孔府最辉煌的时代。而她的年纪只有十二岁,正是女子豆蔻年华!但也正是让她娘操心的时候,别人惦记的时候。

一个个活龙活现的动物瓜果在她娘杜氏手里诞生,安然揉了面便也跟着做,做不好太精致的简单的却是会的。

“看看安安的手就是巧,我说安安就随了杜嫂子!”过来的是一直想把她家闺女小桃推销给杜家的孙婶,她们都是馍馍点心房的,只是杜氏一直没松口。

“看你孙婶子说的!这孩子都被我和她爹惯坏了,到如今连花糕都做不整齐呢!”杜氏说着谦虚的话却是笑眯眯的,她有三个孩子,上面两个小子,就这一个闺女,她就想娇养。

“我家小桃也不错,干活又快又好,连于妈妈都夸她呢!”小桃在内院负责打扫,于妈妈是管事妈妈。

杜氏一听忍不住就想笑,小桃长得身高体壮,可不干啥都有把子力气!“还是她孙婶子有福!”

“她孙婶子,赶紧看看炉子,百合酥好了没有?”一脸严肃的吴管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